孙犁:北平的地台戏

孙犁:北平的孙犁地台戏
在北平的天桥、西单商场、北平东安市场的台戏游艺场里,和那些说相声的孙犁、唱大鼓书的北平、变戏法的台戏在一起,我们常见到唱地台戏的孙犁人们。
和说相声的北平、唱大鼓书的台戏一样,他们也是孙犁靠着嘴吃饭的。
不过因为他们的北平组织,他们演戏的台戏技术和“舞台”的形式的新奇,他们是孙犁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。
戏剧本来就是北平一种特殊的艺术,它能够由视觉与听觉,台戏直接打动民众的心灵而支配其生活的意念,它能够最敏快地最牢紧地把握住民众的情绪。
在任何时代,任何地方,戏剧是最有力的艺术而最普遍地为人们从事着,不论它的形式是怎样的不同,都随时随地在变化着。
在近代,随着社会组织的细密,戏剧,已经成为一种繁重的艺术。这种现象,使戏剧在某一点上,脱离了民众。
这种事实,处处明显地表现着。尤其在都市里,能够到戏院去的人们,是很少的。
然而,一般的贫苦的人们,也是需要戏剧的,这或者,比别的人还要迫切,他们过度地疲劳,是渴望着安慰与调剂的。
于是,在都市里,就有一种新的“剧场”来供给他们。
北平的地台戏的精采,在别的地方是不容易见到的,这或者因为北平是“京戏”发源地。
地台戏的演出,差不多全是京戏。我们知道京戏在北平是最普通的,上自达官贵人,下及劳苦大众,没有一个人不在喜爱着这种玩意。
在平地上,摆好两圈板凳,观众就坐在上面,中间的空地,就成了台面。
还有一张方桌,这可以说是后台,在桌的两旁坐下了拉胡琴和弹月琴的乐师。一切的演员也站在那里。
他们的乐器很简单,除去必用的胡琴外,还有一把月琴,两块硬木板代替了鼓板,至于,京戏应有的其他乐具,便全拿嘴来代替了。
他们的角色,也就三四个,全是很年幼的孩子——八、九岁至十一、二岁。
他们也有领班的,这个人是有舞台的经验和灵活的手脚的。
一出戏要开始了,他便用嘴打着开场锣。他用一条布蒙住了演员的脸,等胡琴拉完了过门,他把那条布一揭,演员便算上了台,一声声地唱起来。
也不化装,也不照规定动作,小孩子只是站在这里唱。唱的很不错,我们可以猜想,他们曾经怎样地刻苦着学来的。
我曾看见这么一回事,一个小孩饰曹操演捉放宿店,在他要出场的时候,领班的拍了拍他的头发说:“用力唱,唱完给你买包子吃。”为了“吃”,那小孩就格外地卖着力气。
在一出戏的终了,小孩们便捧着小盘向观众索钱。人最多的时候,他们可以得到三角或五角。平常的时候,只能得到两角来钱。
在现阶段的社会里,一切“艺术”都脱离了广大的群众。
因为戏剧的本身是一种综合的艺术,在这方面,是更明显地表现着。
地台戏,以“原始的”形式来接近广大的群众,而能得到艺术的效果,是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。
话剧运动在中(www.lz13.cn)国,是早就为一般人努力着,在过去,每每为了公演筹备不易,便流产了公演,想起来,是很痛心的事情。为了演出上的方便,“自由剧场”运动,“小剧场”运动,在从前,也曾有人从事提倡和创制过。我想如果能够批判地采取了地台戏演出的形式,对于话剧运动的普及是有无限的帮助的;同时,在艺术大众化的口号下,这种工作也是很迫切地期待着有人来从事。
我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,希望大家来讨论。
(原载1934年11月29日、30日,12月1日天津《大公报》的“本市附刊”)
相关文章
- 在这忙碌的世界里你要活得丰盛 文/何亚娟 走出电影院已近凌晨,整座城市渐渐入眠,一排排路灯和高楼窗口透出的点点灯火,温暖着夜归人。 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看电影了,每天只顾埋首工作,连看一场电影2023-03-22
- 杨绛:遇仙记 事情有点蹊跷,所以我得把琐碎的细节交代清楚。 我初上大学,女生宿舍还没有建好。女生也不多,住一所小洋楼,原是一位美国教授的住宅。我第一年住在楼上朝南的大房间里,四五人住一屋。第二2023-03-22
- 鲁迅: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—— 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;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。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;他只有自己2023-03-22
- 余秋雨:寂寞天柱山 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,这实在是不应该的。 我曾惊奇地发现,中国古代许多大文豪、大诗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潜山)安家。他们走过的地方很多,面对着佳山佳水一时激动2023-03-22
- 人到中年须具备的修养 一、沉淀朋友 “穷在大路无人问,富住深山有远亲”。也别管他是亲戚还是“朋友”,势利眼的人多着呢,随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。在2023-03-22
- 吴伯箫:记一辆纺车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,离开延安那年,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。后来常常想起它。想起它,就像想起旅伴,想起战友,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。 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。说它普通,一2023-03-22
最新评论